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邹新月:打造数字经济重点学科 培养金融科技复合人才

发布者:李恩华 发布时间:2022-04-14 浏览次数:936
图片

邹新月
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家公派留学访问学者,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入选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2年9月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现任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坚守大学的核心价值观、追求和发展自身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大学迈向一流的必由之路。

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的广东财经大学创办于1983年,成立时校名为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2021年,广东财经大学正式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财经院校。大学的成长体现了广东速度,为后期学校高质量和高水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十载栉风沐雨,广东财经大学始终奋斗在富国裕民、求真求是的道路上。

日前,围绕广东财经大学办学特色、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之道,以及对《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解读,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邹新月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专访。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金融重要指示精神

打造重点学科建设三层数字经济平台

《金融科技时代》:请邹校长分享广东财经大学的学科特色以及秉承的教育理念。

邹新月:近年来我校在学科建设上精心谋划,辛勤耕耘,取得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

一是经过精心组织,2021年广东财经大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用经济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实现了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财经院校。

二是在学科特色上,前瞻性布局了数字经济学科,率先构建了“一个学科、两个领域、三层平台”的数字经济学科发展格局,即打造数字经济省级重点学科,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领域,形成了“省级科研机构、特色产业学院、领军综合机构”三层数字经济平台,即省级特色智库、省级实验室等多个数字经济平台,数字经济学院、智能财会学院等多个特色产业学院,聘请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教授领军中国数据研究院。

在教育理念上,我一直有个基本的坚持,我把它概括成“一二三四四”,就是要紧扣“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一条主线,围绕“强特色、高质量”两大主题,坚持“重点突破、协同发展、综合改革”三大策略,遵循“中国逻辑、高教逻辑、技术逻辑、大湾区逻辑”四大逻辑,实施“价值融合、技术融合、商法融合、产教融合”四大路径,面向“国家所需、行业所缺、湾区所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财经政法人才。

《金融科技时代》:邹校长对金融理论与政策有深入的研究,请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金融重要指示精神的逻辑结构、主要特质等关键内容。

邹新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金融重要指示精神具有战略性、本源性、安全性以及创新性,其逻辑结构概括为:“一个关系处理”,即金融发展战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金融资源配置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承担有效宏观调控功能;“两个服务到位”,即金融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大局;“三个体系创新”,即金融体系供给创新、金融监管监控创新、金融调控体系创新;“四个安全管理”,即金融机构内控安全、金融市场主体规范安全、金融开放监控安全、金融环境生态安全;“五大理念贯彻”,即金融创新、金融协调、金融绿色、金融开放、金融共享等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金融重要指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回应世界金融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衡观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


培养金融科技复合人才

做强产学研创新生态圈

《金融科技时代》:随着金融科技成为前景广阔的创新趋势,“金融科技人才缺口”“金融科技人才争夺战”等已成为市场热门话题。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目前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

邹新月: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培养方案相对割裂。现有课程侧重于传统金融课程的授课方式及内容,而金融科技方法发展迅速,没有较好地嵌入至现有金融课程,造成理论和方法相对割裂的培养方式。

二是重理论轻应用。现有教学基础缺少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和实验平台,培养过程侧重理论内容,而应用环节较少。

三是校企合作层次不深。校企合作在经费、管理机制、培养理念等方面缺少规范和共识,合作层次不够深入,特别是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亟须产教深度融合。

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

一是重构金融科技课程体系。通过“金融科技+传统课题”深度融合,解决已有培训模式相对割裂现实,以“量化金融技术”为支撑,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造,增设量化金融场景应用,编撰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金融科技系列教材。

二是打造仿真实验体系。通过“仿真实验课程和课程仿真实验”实现理论和应用的相融合,培养具有扎实金融理论兼备较强技能的金融科技人才。

三是构建产教融合支撑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双进双师”产教培养模式,实现“业界进课堂+师生进业界”,发挥“学校教师+业界导师”各自优势,培养具有理论前沿和技术前沿的复合型人才。

《金融科技时代》: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对于科创企业的创新以及扶持逐渐成体系。接下来,您认为应如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从而将大湾区金融科技的理论与实践推向新的高度。

邹新月:作为大湾区财经院校,将大湾区金融科技的理论与实践推向新的高度,是大湾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动力源,也是自身发展的历史使命,要遵循好市场规律,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做大做强产学研创新生态圈。接下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可以“四个共同”作为契合点、融入点、共振点,共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是 “共同编撰系列教材”,将量化金融技术、实践案例与传统金融理论相融合,深化金融科技理论,编撰金融科技系列教材。

二是“共同打造金课”,面向大湾区金融科技需求,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业界引进课堂教学,共同打造适应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精品课堂。

三是“共同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以大湾区金融科技实际应用为重点,通过实践基地实现“学”和“用”,“理论基础”和“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四是“共同开展科研课题研究”,集聚各界优势资源,建设创新研究团队,以共同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打通研发、中试、成果转化各个环节,探索出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


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发挥金融科技普惠价值

《金融科技时代》:中国的数字金融实践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针对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下一步的重要方向有哪些?

邹新月: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突破应用,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以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智能金融为代表的具有数字化特征的金融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金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为适用数字经济发展,以数据为战略性资源,全面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现代金融体系。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下一步重要方向。

一是构建协同高效的金融政策体系。重视金融政策与各类政策的整体协同和逆周期调节,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的统筹协调及合理搭配。

二是构建功能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解决数字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增加有效金融供给。

三是构建公平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银行、保险、信托、资管及各类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深耕细分市场,在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上下足功夫,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进行优势互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利性。

四是构建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为适用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的便利性、连通性、安全性提出的新要求,综合统筹规划金融业综合统计、反洗钱以及金融市场登记托管、清算结算、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利用金融科技技术打破“数据鸿沟”,优化结构布局,确保安全高效运行。

五是构建智能主动的金融监管体系。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平台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运用智慧监管新方式新方法,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及其变化。

《金融科技时代》: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您认为《规划》对今后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何意义?

邹新月:本轮《规划》全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今后金融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实施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肯定了关键技术。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定方向”。为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新任务,促进金融与科技根深程度融合、更持续发展,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解决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的普惠服务价值,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

二是“抓关键”。从治理体系、数据要素、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激活动能、智慧再造、审慎监管、发展基础等8项任务,明确了今后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是“重监管”。在发展金融科技过程中,以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

(来源:《金融科技时代》2022年第4期)

初审| 苏   瑞
复审| 王方方
终审| 李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