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湖学术第2期回顾 | 中观经济学

时间:2022-04-25浏览:81

422日,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沁湖学术系列活动之中观经济学第2期讲座顺利进行。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景海教授以“政策干预逻辑剖解与智能制造转型”为题展开讲座。讲座由数字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方方主持,中心其他成员及相关师生近50人参加。

在以新一轮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李景海教授从三次产业政策浪潮智能制造转型的发展背景与政策空间智能制造转型的多层政策干预模型和新产业政策矩阵以及中国新产业政策干预四个方面对智能制造转型政策干预的背景、空间、机理及内容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首先,李景海教授概述了自1940年以来的三次产业政策浪潮。第一次产业政策浪潮发生在1940-1970年,其主要内容是弥补市场失败,市场失败即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90-2000年,主要内容为结构协调,政策目标集中于实现有效竞争、产业结构转型和地方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第三次浪潮从2005年延续至今,主要内容为系统演化,主要是从制度和技术创新层面解决技术锁定、路径依赖和转型失败等问题。

随后,李景海教授介绍了智能制造转型的发展背景与政策空间。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是全球制造业所面临的新的常态性问题。在数字技术时代,数据成为制造业结构变化于规模报酬递增的新动因。智能经济成为了制造业价值捕捉和创造的新路径。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供给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技术性瓶颈问题突出,因此,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基于以上国际和国内背景,中国制造业动能转换中存在多维度的政策空间。第一是在需求响应侧,通过建立消费互联网为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提供起点和基础,为制造业动能转换提供动力架构。第二是在供给侧,通过建立工业互联网,发现技术机会,促进制造业动能转换的效率建构。第三是通过建立物联网,实现网络型迭代创新,推动软硬件更新,形成制造业动能转换的质量重构。第四是通过建立全球制造业创新网络,主导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实现制造业动能转换的竞争力建构。

产业政策组合需考量的是政策干预机理与政策措施的选择性程度。制造业动能转换构筑了中国智能制造转型的产业政策空间。基于发展背景-政策空间-选择性多层干预的产业政策干预框架,进而提出构建中国智能制造转型的多层政策干预模型和新产业政策矩阵。

最后,李景海教授将政策干预重新聚焦于中国制造业行业转型的特殊性,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递进地提出了详细的政策、方案。在微观领域与制造业企业或行业层面,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信息与数据安全保护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八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在产业结构和制造业系统层面,从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互联和提升产业链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四点建议。在宏观经济框架与整个产业体系层面,从基础研发的推进、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初审:苏瑞  复审:王方方  终审:李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