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新月副校长为4个学院师生开讲“思政课”

时间:2022-06-08浏览:203

 

    2022年6月7日下午,邹新月副校长在佛山校区同心楼学术报告厅为数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和经济学院等4个学院师生开讲“思政课”,他围绕“共同富裕内涵及其实现路径选择”主题,从共同富裕内涵界定、共同富裕财富创造机制、共同富裕公共福利机制、共同富裕财富分配机制等4个方面作了深入阐述。数字经济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4个学院师生代表共200多人聆听了讲课。

    邹新月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社会世代追求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一脉相承的历史使命,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华民族近代历史经历了挨打、挨饿、挨骂时期,只有在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时期后,强国时点提出共同富裕为最佳时刻。他认为,共同富裕的内涵中,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支柱,法治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是基石。

    对于共同富裕财富创造机制,邹新月提出了3条路:改革、开放、创新路;效率、公平、协调路;绿色、环境、低碳路。财富创造应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激活国内统一大市场,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建立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二是全面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数字经济应从四个层面促进共同富裕:数据价值化赋能共同富裕、产业数字化赋能共同富裕、数字产业化赋能共同富裕、治理数字化赋能共同富裕。三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从权衡共同和富裕、协调公平和效率、规避外部性和失灵等3个角度认识统筹政府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邹新月认为,共同富裕公共福利机制应从3个方面建立: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契机,补足乡村地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补齐城市在“隐形”基础设施和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为高质量城镇化赋能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大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加快建立现代化财税体制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邹新月从三大分配的功能定位详细阐述了共同富裕财富分配机制:一是强化初次分配——按要素分配,主要体现效率优先原则、按劳分配、能者多得,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劳动要素在分配中间的谈判能力,对于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障、劳动福利等都要进行立法,强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纠正劳资间的不对等关系。二是保障再次分配,政府利用税收与财政支出,在不同收入主体之间进行再分配,主要通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及一些补贴体系等实现收入分配的相互协调。三是鼓励三次分配,主要依托道德情操、习惯体系,一些高收入群体通过慈善公益方式实现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帮扶。三大分配基本格局是:一次分配讲效率兼顾公平,二次分配讲公平兼顾效率,三次分配讲自愿、讲道德。

    这堂“思政课”主题是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站位高,视角大,既有理论的指导性,又有实践的针对性。邹新月在讲课中也希望4个学院学生多关注国家的发展,多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对共同富裕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开展理论探索,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稿: 苏 瑞

初审:钟程凯

复审:王方方

                                                     终审:李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