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12日,由我校和长安大学等共同主办、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承办的“数据社会与数字经济暨‘一带一路’合作国际学术会议”在线上召开。我校校长于海峰、长安大学副校长贺控海、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大数据产业处处长张帆、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喜平致辞,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李荣西、我校数字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方方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以“数据铸就新时代,数字谱写新篇章”为主题,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汇聚学术朋友,研究数据社会基本理论和数字经济基本原理,促进数据社会与数字经济学术大发展。
会议共设置了9个单元,涵盖了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社会、数字经济、数据法与数据流通、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数字石油石化、数字贸易7个平行论坛,举办了数据杯知识竞赛总决赛。大会以4个Zoom平行直播和1个元宇宙VR会议中心的方式召开,来自澳大利亚科学院、俄罗斯工程院、波兰科学院的院士,以及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秘鲁等320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组织了67场学术报告,直播平台观看高达2万多人次,组稿40篇中英文论文并出版了国际学术论文集。
于海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动作为,是深入研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的思想盛会,亦是展示我国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领域相关成果的盛典。通过本次大会,希望能够共同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思潮,共同开启数据社会构建新征程,共同走进建设数字中国的新时代。
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王宇晖宣布了我校与大湾区高校将共同建立粤港澳高校数字经济联盟,她指出粤港澳高校数字经济联盟的成立,将搭建相关高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互相学习借鉴、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平台,突破地域差别、学校围栏和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生产的分工与协作、高校跨地区协同共促的高水平发展。
会议重点发布了《大湾区城市安居指数报告》,我校中国数据研究院院长李德洗在发布中表示,解决大城市因人口密度大难以提供较好住房供给,而中小城市住房条件良好但因就业机会少、收入增长预期差和公共资源不足难以吸引人口流入的系统性矛盾,必须从城市群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好城市空间资源的差异,通过建设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实施灵活的住房政策,实现人与空间的优化配置。在市场供应方面,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动态监测流动人口变化趋势,科学研判城市群住房需求的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建立跨城市的土地规划平衡机制;在城市联通方面,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产业结构转移,以产带住,引导人口有序转移,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城市群内优化配置;在住房保障方面,扩大城市群住房保障协同建设范围及深度,实现从“补砖头”为主向“补人头”为主、多种方式并存的转变,以及住房保障覆盖面的扩围与效率的提升。
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荣誉教授Jacek Zurada(亚采克·祖拉达),澳大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威尔士大学桂冠教授Toby Walsh(托比·沃尔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长安大学智慧油气田研究院首席专家高志亮等嘉宾作了主旨演讲。
Jacek Zurada院士以“人工智能进展:催化剂、好处和挑战”为题进行演讲。他将人工智能定义为一种以达到甚至超过人类认知和感知能力为目标并从环境中学习的工程系统,认为AI具有科学和艺术的两面性。AI的关键学习机制是反馈机制,包括了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两种算法。他指出虽然AI能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也会带来错误反馈、黑匣子问题、社会结构丧失等问题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具体举措。
Toby Walsh院士作了题为“机器行为的弊端”的演讲,他主要从善意、非恶性、自治以及公平这四个原则讲述了AI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以苹果公司研发的信用卡以及FaceBook设定的使用者种族剔除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历史上存在的利用人工智能不平等对待的实例。同时以实例展示了国家、政府探讨如何合作,企业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发人工智能的现状。最后,提出了AI智能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高志亮院士作了题为“数字经济的多元动力学系统研究”的演讲,讨论了数字、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定义、特点及意义,基于三者的联系凝结出“数字经济起源于数字化、数字技术与数据的大发展;构建起了牵引力、驱动力和聚合力的动力系统”这一结论,并给出了对“第四产业”的定义,即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服务、数字贸易、数据产业化五大板块形成的完整产业链。
我校在本次会议中专设了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数字经济国际论坛,邀请了意大利、新加坡和粤港澳多位高校专家学者与会,分享前沿研究成果。
米兰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统制造与生产系统专业教授Andrea Matta(意大利)作了题为“用于生产计划的数字驱动和自动生产的数字孪生技术”的主题汇报。报告介绍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用于从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中操作制造系统的数字孪生体。数字孪生的细节层次是制造系统或工厂,该方法基于过程挖掘技术,通过跟踪离散事件系统中流动的对象,发现系统拓扑并自动生成数字孪生。基于包含传感器数据的轨迹,该方法使多个参与者能够共同构建复杂系统的数字孪生。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和工业系统工程与管理系助理教授刘杨作了题为“互联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与交通拥堵管理”的主题汇报。报告讲述了在CAV和HV混合交通流的道路网络中,旅行者的决策以及CAV技术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双边市场均衡模型,以研究有CAV存在时旅行者的路线和车辆选择。开发了基于路径改进的自调节平均(PMSRA)算法,数值结果表明,CV技术和高质量信息在长途旅行和拥堵网络中节省的旅行时间更为显著。结论也突出了设计最佳覆盖范围和信息提供位置的重要性。
香港大学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钟润阳作了题为“数字制造物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通过系统部署RFID设备和无线网络,介绍了一种互联网制造物联网方法,以创建一个智能环境,SMO能够相互交互和互连,从而生成大量数据,提出了一个大数据分析框架,以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各种生产决策。
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郑湃从数字化浪潮的历程出发,简述了产品服务系统智能化的发展过程和组成关系,他认为“数字孪生服务是目前在智能产品服务领域最受关注的一个对象。”据介绍,目前郑湃带领的工业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服务研究团队(RAIDS)提出的设计熵理论,旨在让用户从多层次、多维度上自由定制,在服务端上实现个性化改变,从智能产品服务系统的角度,为数字资源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作了题为“澳门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况、问题和展望”的主题报告,认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布局的路径探索是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针对未来澳门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刘成昆建议,可从数字文旅、数字金融、数字贸易等方面着手加速布局。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燕作了题为“电商平台与其入驻商家合作发放优惠券的最优策略及效益”的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了电商平台提高商家参与合作和发放优惠券积极性的内在作用机理,提出可以通过扩大平台市场规模促进入驻商家参与合作发放优惠券,从而反向拉动消费者需求。
本次大会还举办了数据杯知识竞赛总决赛。比赛历时半年,从100多组选手中角逐出10组选手参加总决赛。10组选手为广东财经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湖实验室、上海电机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分别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法、数字安全、数字化建设、数字政府、数据治理和数字人民币等主题展示作品。此次竞赛的开展对在青年群体中促进数据研究、数据知识普及、数字技术研发、数字化创新、数字经济宏观与微观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实践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会议闭幕式上,我校副校长邹新月作大会总结。他指出此次国际学术会议规模大,成果丰硕,特别是发布了《大湾区城市人才安居指数报告》重要研究成果,举行粤港澳高校数字经济联盟预成立大会并召开了粤港澳数字经济国际论坛,同时也举办了全国数据杯知识竞赛总决赛。我校和长安大学最终达成合作共识并起草了《共同宣言》,为对接海上新丝路中心广州和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安都市圈协同发展做出重要的智力支撑。
人民网、凤凰网、香港文汇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10多家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报道。
摄影:
作者/通讯员:苏瑞|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