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14:00—16:00,数字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方方主持召开了沁湖沙龙第2期学术交流分享会。沙龙共有陈伊璇、张海平、崔宇、郭景明、陈柯年、陈嘉琪、陈奕森等7位同学参加,李德洗老师参与沙龙交流。
此次会议就三篇文献展开分享和讨论,围绕问题发现、机制剖析、实证研究等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了共同的探索和交流。
一、张海平:《互联网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 微观机制与宏观效应》
论文使用融入房地产部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互联网对企业的“引力机制”与放大房价分散力的“放大机制”,推演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在实证中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互联网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微观机制,运用工具变量法验证互联网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宏观效应。最后研究发现: 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地区竞争优势的源泉,对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快速上涨的房价大幅提高了拥挤成本,成为分散企业的力量。中国的“基础设施奇迹”填平了“接入鸿沟”,在充分发挥网络外部性的同时,助推企业由高房价地区流入低房价地区。互联网放大了以房价为表征的拥挤成本的分散力,正在重塑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
二、陈奕森:《“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论文首先介绍“新基建”功能,即“新基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从“乘数作用大小”“时间长短”“刺激条件强弱”三方面进行解读;其次,分析“新基建”所具备的为中国经济赋能的条件,即新技术、新高度、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治理“六新”特征;除此以外,在发展途径方面“新基建”投资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为中国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平台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新生态三重性促进经济增长;最后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局部闭模型来对“新基建”的投资乘数效应实证展开解读。
三、陈伊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论文基于经济增长理论、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应用熵权TOPSIS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法,借助ArcGis、Stata等数据处理软件,测度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其时序差异、空间格局分布等时空演化情况,进一步探寻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优化路径。创新性地使用创新驱动、协调可持续、绿色健康、全面开放、共享发展作为构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选取创新投入、基础建设等作为二级指标,算取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四、点评与总结
在会议的结束部分,李德洗老师做出点评和总结。首先他肯定了三位同学的分享,并对分享中的细节部分做出了提问和建议。而后谈到数据对于研究的重要意义,李德洗老师说到,写论文首先要找到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来源有三:一是文献阅读,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从中发现待研究的问题;二是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三即是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炼经济现象背后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另外,对数据分析技能的掌握、数据语言的学习更有利于在数字信息洪流中精准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王方方老师补充到,数据的好处还体现在其更令人信服,且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的问题更加新颖,由此做出的研究更具有创新性。
记录|陈嘉琪
编辑|田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