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中国数据研究院项目首席专家许宪春教授主持召开课题研讨会

时间:2024-05-20浏览:14

 


2024年5月17日,广东财经大学中国数据研究院项目首席专家许宪春教授主持召开课题研讨会,许教授研究团队成员、数字经济学院骨干教师、学生助研团队共计3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详细讨论了粤港澳大湾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广东省生态产品价值资源核算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指数编制三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及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此次会议召开对于加快项目推进,锻炼队伍,提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助力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

会议首先由李慧清老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决策依据,阐述了全面掌握大湾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了经济运行数据的基本测算框架。该框架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生产、需求、收入和价格四个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运行数据进行测算,不仅对各城市间的状况进行比较,还从各城市内部进行分析。许宪春教授指出香港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比数据存在疑问,需要补充相关注释。

接着,徐文燕老师汇报了广州市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报告。她指出广州市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总量呈现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年优化,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长迅速,进出口贸易顺差态势明显。许教授指出广州市房地产业2021年和2022年的增加值数据与2020年相差较大,是否存在问题。

黄靖贵老师则介绍了东莞市的经济运行监测报告,指出东莞市在2012-2022年间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消费需求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鲁永刚老师汇报了深圳市的经济运行监测报告,许教授认为部分图表显示平缓,需调整纵轴数值范围以更清晰地展示数据变化。

随后,许教授带领与会人员对粤港澳大湾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项目整体报告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生产角度测算、需求角度测算、收入角度测算和价格指数测算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需求角度测算,由于自2018起广东省政府未公开支出法GDP的相关数据,故2018年至2022年的数据是根据样条插值法进行数据预测的。许教授提醒,由于预测数据与现实差距较大需重新进行测算。他认为,如果能够突破支出法GDP测算这一步,将是本项目最为丰硕的成果。

会议最后,许教授总结了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设性的提出了改进建议:

1. 标题问题:标题应明确为“粤港澳大湾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

2. GDP计算:在进行地区经济总量计算时,全国GDP需加上香港与澳门。

3. 2022年数据注释:2022年的大湾区GDP及人均GDP增长率需要进行注释。

4. 行业比较:在进行行业分析时,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主要行业的数据应与全国进行比较。

5. 香港数据解释:解释香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占比为何超过35%。检查香港的建筑业增加值占比是否存在问题,查看相关解释,看口径是否正确。

6. 广州市数据对比:建议将广州市与深圳等其他城市进行数据对比,使报告层次更丰富。

7. 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问题:珠三角九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不能简单除以9,应进行加权计算。

8. 居民消费支出:解释为何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了9.5%,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贡献率为负。

此次会议为粤港澳大湾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提升项目团队的研究能力和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广东财经大学将继续发挥学术优势,为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广东省生态产品价值资源核算

广东省生态产品价值资源核算项目由广东财经大学博士生惠欣欣向我们汇报。本次汇报涵盖了生态项目立项与进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方案、进度、问题和下一步方向。项目预计4月份完成阶段性任务,包括与龙门县政府沟通,收集调研结果。6月份将根据调研结果完善测算方案,确定生态产品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计算方法。课题分为七个部分,最终成果可能包括研究报告、蓝皮书和知乎报告,落地单位为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

会议讨论了生态产品数据需求清单与问卷调研,包括指标设置、数据来源以及各部门对生态产品的认识框架和测算方案。目前,指标数据的搜集主要依靠政府部门问卷调查以及公开数据搜索,由于某些指标数据涉密,问卷调查反应的数据并不理想,后续还需要依靠网站数据进行测算。本项目的下一步开展方向需完善功能价值法的核算指标体系、测算方案及数据获取。

李德洗院长认为,关于数据搜集方面,仍需要在网上找公开数据。许宪春教授指出,可以将对蔬菜产品进行分组分类,然后内部人员分工,每组同学找到该产品测算在国际上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测算,最后进行测算结果评估。

此外,会议探讨了生态产品价值体系和测算方法,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制定问卷清单和测算方案。开题报告和数据收集也进行了详细指引,包括理论部分补充、测算部分数据填充、软件应用等。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框架讨论会

广东财经大学博士生张一凡首先向与会人员汇报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构建项目的研究进展。张一凡介绍了项目的三大研究特色:

1. 覆盖范围新:项目研究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所有城市,具有广泛的地域代表性。

2. 理论基础新:项目以最新的数字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大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研究。

3. 研究对象新:项目聚焦于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张一凡向大家展示指标体系编制的草案,该草案强调遵循科学性、稳健性和测度可行性的原则。随后,胡甲滨详细介绍了指标选取的过程,该指标体系参考了新质生产力和产业数字化的最新理论,对一二三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专家意见

在讨论环节中,与会老师和专家对项目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李德洗院长指出部分指标数据难以找到,建议研究替代指标。王方方强调了人员分工安排的重要性,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岑聪老师对指标数据的搜集提出质疑,指出港澳与内地统计口径不同,建议引入其他代表性城市进行横向对比,并强调全面考察各城市综合发展的重要性。许宪春教授建议将项目名称改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指数编制研究”,并提出项目整体架构包括研究目的、指导思想、理论与政策基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等九个部分。

未来工作安排

为了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会议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 边搜集边调研:建议项目小组在数据搜集过程中同时进行调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分块搜集:建议项目小组按一级指标分组搜集数据,港澳地区单独成立小组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

3. 政府调研:建议项目小组和相关政府人员一同探讨指标体系,以便获取第一手资料。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构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智慧结晶,项目团队将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提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助力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建设。

 

此次项目研讨会的圆满落幕,不仅深化了各项目的研究进展,也加强了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研讨,大家对粤港澳大湾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广东省生态产品价值资源核算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指数编制三个项目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也更加明确。未来,广东财经大学中国数据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相关项目的深入研究,力求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持,为建设一流财经大学贡献力量。


                                                                   初审:苏瑞;复审:王方方;终审:李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