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湖沙龙回顾丨第1期 数字经济与中观经济、生态环境经济深度融合相关选题研讨

发布者:王方方 发布时间:2022-12-13 浏览次数:11

导语

20221211日(星期日)1400—1600,数字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方方主持召开了沁湖沙龙第1期学术交流分享会。沙龙共有张海平、崔宇、郭景明、陈柯年、陈嘉琪、陈奕森等6位同学参加,宋信强、刘娟两位老师参与沙龙交流。

会议结合目前团队的研究基本情况、研究进程和研究困惑,开设四个议题,围绕数字经济学和中观经济学学科,聚焦碳排放权交易、区域协调发展等主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一、郭景明:碳资源数据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已成为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新动力,创新数字化技术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和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探究制造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能与环保的高成本之间的矛盾能否通过碳资源的数据化管理和交易,将环保成本转化为经济效益。分享会中郭景明同学继续阐述了不同规模企业将环保成本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原理,分享了构建碳交易定价模型,定量分析碳资源数据化能否带来相关经济效益的思路。通过确定碳交易指导定价,验证碳资源数据化管理和交易机制的建立是否能促进绿色环保成本转化为绿色经济效益。

二、陈柯年:中观经济学与双碳目标

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效应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延缓全球气温的上升,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碳减排成为其中的应有之义。分享会中,陈柯年同学首先介绍了碳减排的历史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碳减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提出确定资源生成物品价格,特别是二氧化碳价格,规范碳交易市场,加快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的构建,同时防止一刀切和无效投资的出现,有意引导加快发展既有节能效果又符合低碳转型发展方向的用能新技术,是助力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法。

三、陈奕森:新基建视域下政府合作路径对东数西算枢纽网络的机理研究

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的东数西算工程已经在全国正式启动,面对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号召,以中国特色的中观经济学思想展开政府网络分析,深化东数西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享会中陈奕森同学从政府新基建合作与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政府合作网络的空间特征分析出发,针对理论模型构建方面提出了思考,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新基建下的政府合作有益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张海平:基于网络视角的区域经济平衡协调演化机理探索及实证分析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的内在要求。张海平同学从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两部分出发,分别从网络的结构平衡机制和数量平衡机制阐述区域经济网络平衡协调演化机理,拟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经济网络结构演变过程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演化分析、网络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三大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前述假设。

五、总结与点评

在会议总结部分,王方方老师首先肯定了四位同学对于分享会的精心准备,对四位同学的分享内容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对其中的问题给出了启发式的解决建议。其次,以东数西算和网络资本为例,给出了起步式学习的方法,通过对理论框架的梳理搭建起对理论的知识认知总体框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模仿学习经典方法,形成连贯的逻辑思维。刘娟老师结合学术沙龙的定位做了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并针对同学报告的选题和内容做了具体细致的辅导。接下来,各位老师就下一次各位同学的研究团队建设、研究项目推进和研究论文阅读撰写等环节的报告进行了提前布置。

总之,这是一次师生互动交流的有益尝试。未来,总体项目组将继续以数字经济与中观经济深度融合为聚焦,以学生报告为主、老师点评为辅为运行模式,以每周末一次为周期,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坚持将沁湖沙龙以学术研讨的形式持续举办下去。

 

记录 | 陈嘉琪

编辑 | 田造立